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,它与饮食习惯、病毒感染以及慢性疾病都可能有所关联,针对不同病因的贫血,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。10月24日,《天天健康》栏目邀请到了诸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张晓丽主治医师做客演播室,为我们介绍一下贫血。
  什么是贫血?
 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 红细胞容量减少,低于正常值下限,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判断是否贫血。国内贫血的诊断标准为:在海平面地区,成年男性血红蛋白<120g/L;成年女性血红蛋白<110 g/L;孕妇血红蛋白<100g/L。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受年龄、性别、海拔等诸多因素影响,应由临床医生进行具体判断。
  贫血一般都会出现哪些症状?
  贫血的症状与贫血的严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,一般轻度贫血很多人没有明显的感觉,但是如果出现中度或者重度贫血,身体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。贫血的病人一般面色苍白,没有血色,而且皮肤、头发比较干燥、没有光泽,常常感到疲乏、困倦,走路、爬楼双腿沉重感。临床上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系统的症状:头晕头痛、耳鸣眼花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失眠多梦等。重度贫血患者可出现突发晕厥,特别是老年患者。心血管症状包括:体力活动就感到心慌、气短,重度贫血的患者稍微活动就出现气喘,甚至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、呼吸不畅。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: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,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、腹胀、便秘等症状。贫血患者末梢循环比较差,常有手脚冰凉、麻木、针刺感,时常感到怕冷。女性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,如月经过少甚至闭经。
  贫血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  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:1、造血原料缺乏;2、骨髓造血机制异常;3、促红素缺乏;4、红细胞破坏增多;5、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出血;6、消耗性疾病,如恶性肿瘤、重度感染等。
  老年人可能因为牙齿不好,食物种类单一,儿童可能因为挑食,年轻人可能因为节食减肥、不吃肉,这些情况主要造成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。慢性失血情况,在育龄期女性最多见的就是月经过多,男性病人有痔疮伴出血、胃肠道出血等。还要注意尿色、大便的颜色等,如果尿色呈浓茶状或酱油色,提示红细胞可能发生了溶解破坏;如果大便有鲜血或黑便,提示消化道出血,需要做胃镜、肠镜检查。还有一些继发性贫血,比如肾性贫血,慢性病性贫血,肿瘤性贫血,继发于白血病、淋巴瘤等一些疾病的贫血,所以,要重视寻找贫血的原因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  严重贫血的患者,临床上会通过哪些方式治疗?
  首先讲一下再生障碍性贫血,简称再障,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、全血细胞减少,一旦患上再障,很难自愈。再障的病因多种多样,包括化学药物、电离辐射、病毒感染、免疫异常等因素,再障的症状也是较为严重,患者不仅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等贫血症状,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、感染、皮肤黏膜出血甚至重要脏器出血等症状。我们所说的普通贫血,一般是指营养性贫血,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,普通贫血是由红细胞容量减少导致的,与再障不同,普通贫血不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,而是由于营养不良、饮食不均衡、慢性失血而导致的。普通贫血的症状也相对较轻,只要补充好造血原料以及进行病因治疗就可以改善贫血,所以,普通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都是贫血,但它们的病因、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。
  生活中如何预防贫血?
  虽然贫血很常见,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预防它的发生。首先,应该要均衡饮食,摄入充足的蛋白质、铁、维生素和叶酸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,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品,青少年应纠正偏食,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可适当补充铁剂。第二,要避免失血,特别是慢性出血,例如胃肠道出血、月经过多等。第三,定期进行体检,可以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  来源:潍坊市广播电视台
 
			 
					
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077号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077号 
			 
		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